国家财政/“十五五”改革与变革\宋雪涛?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周在北京召开。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由于更详细的《建议草案》和《建议说明》将于近期发布,我们可以先从全会公报中大致了解“十五”期间的主要政策策略。 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国内环境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。 2020年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制定了涵盖“十四五”、“十五五”、“十六五”三个五年规划的远景目标。这意味着,“十五五”要在“十四五”的基础上,打牢基础、全力以赴,为“十六五”期间远景目标的实现打下成功基础。对于国际环境来说,这是一个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。2002年,十六大首次提出“21世纪前二十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2020年,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仍然作出“重要战略机遇期”的判断,指出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。2022年,中共二十大提出“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和风险挑战并存、不确定性时代”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坚定了这一判断。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,这次会议表现出比以往更加坚定的信心,特别强调“以历史性主动精神,战胜困难、战胜危险、迎接挑战”。 立足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,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,积极开辟未来,推动历史发展。 GDP增长目标应设定在4.5%以上。对于“十五”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,会议的发言稿比“十四五”更为保留。概括起来就是高质量发展、科学自力更生科技进步、全面深化改革、社会文明、人民生活质量、美丽中国建设、国家安全屏障。这对应于以下十三个目标的细分。值得注意的是,主要目标还提到“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”。因此,完全有可能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:“十四五”末达到我国目前的高收入水平,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比上一倍,2024年人均GDP达到13445美元,按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,2024年达到14000美元。 2025年,也就是 正是世界银行今年为高收入国家制定的标准线。展望2035年,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或到2020年翻一番,平均未来十年GDP年增长率必须保持在4.4%以上。考虑到“十六五”经济增长中心可能低于“十五五”,“十五”期间GDP增长目标至少应设定在4.5%。该步长可以设置为“5%左右”。会议草案列出了13项具体目标,其中关于“变则变”,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地方。一是产业和技术调整。 “十四五”规划将科技创新摆在首位,强调“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中的关键地位”; “十五五”规划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摆在首位。言下之意或许是,随着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逐渐达到世界领先,下一阶段应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的转变。里亚的创新理念和产业成果,让创新能够落到实处,成为新生产力,更注重实用性。二是聚焦经济建设。公报提出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”并落实到目标分解中,这与发展强大的国内市场、发展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对应。前者延续了“遵循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”的表述,但不同的是,消费表述与“十四五”规划明显不同。 “十四五”的重点是将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,强调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。 “十五五”的重点是将人民群众的经济效益融入促进消费,体现了政策思路的调整,意味着财政资金将加大对生育、教育、养老、社会保障、消费补贴等方面的投入。三是全国统一市场建设。这一部分也属于第三点和第四点的整合,其内涵比较广泛。我们期待“提案草案”中披露更多内容。公报建议“坚决排除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障碍”。相关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完善以市场和要素机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、全面纠正涉入等,实质上涉及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、完善地方考核体系等改革措施。中共中央四中全会后,有关事项的进展可加快。四是扩大对外开放高层rd。这里的变化在于,评选超前性很高,从“十四五”的第九次评选,到了这次的第五次评选。这一变化的背景可能是近期一些经济体与中国的经贸摩擦有所增加。公报提出“世界各国共享机遇、共同发展”、“扩大双向投资合作空间”,或在“十五”期间本着双边合作、互利共赢的原则提供许多重要投资项目和机会。五是双碳目标。第十点,公报提出“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,积极持续推动实现碳达峰”,这意味着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仍然具有约束力。 (作者为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)